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医学创新工程—2018肿瘤免疫研讨会在基础所召开

 

 

2018年7月2日由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基础医学研究所主办的“医学创新工程—2018肿瘤免疫研讨会”在新科研楼8楼报告厅召开。来自比利时ludwig癌症研究所的Benoit Van den Eynde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阎锡蕴院士、医科院肿瘤医院的林东昕院士、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邹伟平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万永宏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王盛典教授、第三军医大学的朱波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的韩为东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张毅教授、医科院系统医学研究所的秦晓峰教授,以及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的刘玉英副研究员和医科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的李珂副研究员等多位国内外肿瘤生物及肿瘤免疫学家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参会者,共同围绕肿瘤免疫、肿瘤免疫治疗、基于纳米酶开发的新型肿瘤检测手段、肿瘤遗传突变与表观遗传以及溶瘤病毒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热烈的学术研讨和交流。

 

 

张学副院校长代表院校为研讨会致开幕辞,并预祝研讨会在去年的基础上越办越好,为肿瘤免疫的研究提供新的思想,新的助力。随后基础所黄波教授作为医学创新工程“免疫治疗及新型生物治疗”项目的负责人,对该项目立项以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他表示,在医学创新工程的大力支持下,整个创新团队努力拼搏,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研究结果,在国际顶级期刊诸如Cancer Cell(2篇)、Nature Cell Biology发表了研究论文,为项目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相信在院校的支持下,依靠整个团队的协同攻关,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该项目还会有持续的成果产出。

 


   来自比利时的Benoit教授首先开始本次会议的报告。Benoit教授的实验室长期从事肿瘤免疫的研究,在这次的报告中,他分享了他的团队对于IDO分子的最新研究成果:IDO分子在肿瘤中组成性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及其在形成所谓“冷肿瘤”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时,Benoit教授还介绍了通过Fas抗体调节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治疗肿瘤的新方法,这一系列的发现,丰富了参会代表对于肿瘤免疫的认知。阎锡蕴教授作为第二位报告人,详细介绍了她的团队十多年来从纳米酶的发现到成功将其运用于肿瘤诊断的开发过程,让在场听众感受到了新型纳米技术的精妙与震撼。随后,林东昕院士讲述了他所领导的团队近年来在胰腺癌生成和生长的遗传机制及烟雾暴露所导致相关突变的机制的最新成果,为在场听众提供肿瘤遗传突变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供了具体而前沿的注解。接着,邹伟平教授带来了肿瘤表观遗传在肿瘤免疫微环境中所扮演角色的最新认知,在之前对表观遗传代谢酶EZH2的研究基础上,邹教授进一步发现了另一个表观修饰酶AR1D1A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深挖其分子机制,丰富了在场听众对于肿瘤表观遗传与T细胞相互影响的相关知识。

 

 

 6


   下午的报告,万永宏教授、朱波教授、王盛典教授及秦晓峰教授从肿瘤免疫治疗出发,从免疫治疗未来发展的几个角度结合自己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一步剖析了免疫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别是万永宏教授讲述的溶瘤病毒激发体内自身的抗肿瘤T细胞的研究,让在场的听众对于免疫治疗有了系统而全面的认识。韩为东教授和张毅教授则带来了他们领导的CAR-T细胞临床试验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分享了各自对于当前CAR-T细胞治疗的见解,让与会听众对于当下的热点CAR-T治疗有了具体形象的理解。最后,刘玉英副研究员和李珂副研究员作为创新工程项目的青年骨干代表,分别从肿瘤免疫休眠及肿瘤自噬的角度探讨了肿瘤治疗新靶点,他们对于研究的专注与热情给在场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全部报告结束后,国际肿瘤免疫学领域的知名学者邹伟平教授发表了感言,邹教授不但对本次会议和创新工程给予高度赞赏,而且指出回国参加这样的学术交流已从以往的单向交流,完全转变为双向交流,并对国内研究水平的飞速发展感到惊讶,邹教授的讲话进一步鼓舞了与会青年学者。
   本次研讨会既有肿瘤免疫机制的深入剖析,也有成功的应用转化,这些突出的工作以及紧贴前沿的视角引发了参会嘉宾及现场听众的热烈互动和讨论。每一个汇报人在科研工作中的热情与缜密,让每一位参会人,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受益匪浅。本次研讨会秉承了上届研讨会自由、活跃的学术氛围,在开阔了国内科研人员肿瘤免疫视野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创新工程的影响力,为推进创新工程项目“免疫治疗及新型生物治疗”向更高、更强目标发展吹响号角!

 

(基础医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