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报道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院校报道

为院校医教研做出巨大贡献的我国医学摄影创始人——恩师蒋汉澄先生 

 

恩师蒋汉澄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二十八个年头了,但是,他对中国医学摄影从无到有的发展进程,所作的历史性贡献是永存的,是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巨大、社会影响深远!

我是1964年9月被分配到中国医科大学照相室(后改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摄影室)工作,当时的上级领导教材处王建国处长对我说:“室主任蒋汉澄先生是位德高望重的医学摄影家,技术高超、他为协和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医学资料,要努力向他学习,我们要培养年轻人,把他的技术继承下来!”                

能有幸受得到我国医学摄影的创始人蒋汉澄先生亲自指导和培养,我很高兴、决心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决不辜负领导的期望。第一天上班,只见蒋先生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办公室,先生腰板挺直、慈祥的面孔、说话和蔼可亲,先生笑着说:“欢迎你!”,我紧张的心情也随之平静下来, 他开始向我介绍了照相室的人员和工作情况,还把他自己的工作经历讲给我听,先生的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激励我一定要努力向先生学习。 

 

蒋汉澄

 

解放前,医学摄影工作,在国内刚刚起步的时候,蒋汉澄先生就已经在老协和医院从事医学照相多年了,由于成绩显著,还专门被派往美国学习和深造。回国后,他不仅完善和改进了熟知的业务,而且还逐步的开拓了新的技术项目,使医学摄影初具规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蒋先生特别强调,医学摄影就是为医疗、教学、科研和出版事业的需要,协助医生、教授而拍照的。虽然是项辅助工作,但对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他说,在协和医院的大夫们,最看重的是,图书、病案和积累资料。照相室的工作就是辅助医疗、科研人员,把突出的病变、把实验的图像、把研究的结果,用照相机记录下来,作为佐证,教学生、出版书刊等用。”

他对待工作,认真、勤奋、高标准、严要求、以身作则;他对业务和技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永远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蒋先生人品高尚、谦虚和蔼、平易近人,几十年来从未对任何人发过脾气,当我们做的工作出现问题、照片拍得不符合要求或洗印不合标准时,他总是耐心的给我们指出来,并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当我们向蒋先生请教有关摄影知识的时候,他总是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深入浅出,有时我问一个问题,他把连带的一系列问题都主动讲给我听,甚至该下班吃饭都忘了,他就是想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以及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告诉我们,使我们少走弯路。

蒋先生工作作风严谨、对工作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要求我们对照片和底片都必须由专人仔细检查、即使有一丝不合要求、都必须重做!他对己严谨、对同事和学生也严格要求,他强调医学摄影要注重真实性和科学性、反对夸张和虚假,如发现有虚假行为他会严厉批评,因此赢得大家的信任和赞美。

 

 

蒋先生说他年轻时就喜爱摄影和绘画,先是拍摄些风景、人像,后来到协和工作,从事医学摄影和绘图。他耐心教导我,做事要多动脑筋,才能把事情做好,工作要细心、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蒋先生正是把他渊博的摄影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显微摄影技术就是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拍摄人像的原理与显微摄影的原理相结合,拍摄人像有大而长的皮腔,取景范围大,可突出主体,非主体部分可去掉,根据医务人员的要求,他自己设计、制作了大型卧式显微摄影装置,在寻找图像时很方便,拍摄出的图像非常清晰、光照均匀、分辨率高。装置虽然很简陋,看似很土,但拍摄出的图像是一般进口设备拍摄出的效果所无法比拟的。在我国是首屈一指的,世界上也是罕见的。由于拍摄效果非常好,很多专家幕名而来。

拍摄培养皿、电泳和琼脂扩散时,如按常规拍摄,很多泳条带显示不出来,蒋先生根据黑白对比的原理,用硬纸板做模具,制成六角形箱,采用反射光和暗视野的方法,設制了拍摄装置,为科研和教学拍摄了满意而宝贵的资料。在工作中我也遇到过按常规方法达不到效果,例如,有一放射自显影的片子,反差太大就是显现不出影条来,有人说算了就是出不来了,别印了,我突然想起蒋先生说过调解反差,我在印像机的玻璃下面用棉花铺撒,降低了反差,显影条带清楚的出来了,我非常高兴,遇到类似的事情我都是尽力想办法做好,当我受到医教研人员表扬时,我想这小小成绩都是蒋先生教导和启发的啊。

 

图片1

 

蒋先生技术高超、勇于创新,早在1937年当时尚无彩色照相的条件下,他采用印染法洗印出彩色照片,是我国最早使用印染法摄制彩色照片的摄影家,五十年代他就自己冲洗彩色反转片,在没有彩色放大机的条件下,应用黑白放大机加配滤色镜放大彩色照片,取得很好的效果,蒋先生摄制的照片和绘画色泽鲜艳、清晰逼真,倍受医学专家们的赞扬,直到现在医学专家们每当拿出蒋先生给他们拍的照片时仍赞不绝口。许多科室如:病理科、神经科、皮科等至今仍完整的保存着蒋先生珍贵作品,其中还有三十年代的照片和绘制的图片,教授们当珍宝一样保存着。蒋先生早在三十年代还拍摄了16毫米电影如:内分泌病人发病的状况、黑热病的传播与发病等,这对于我们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摄制16毫米黑白、彩**起了一定指导作用。我们摄制了多部16毫米黑白及彩**片,例如:《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术》、《静脉高营养》、《百草争艳》等影片多次放映,并陪同医学专家到全国其他省市兄弟单位讲课放映均受到医教研人员的好评。从拍摄、冲洗及配音都是照相室的同志自己完成的,虽然我们很辛苦但效果很好。

 

 

蒋先生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珍贵的医学影像资料完好的保存下来,并还在不断发挥它们的作用。张子华老师为保存医学资料,几十年来,付出了辛勤劳动,无论是院校领导、专家教授还是一般医教研人员,只要是来照相,不管是照病人、手术、各种标本、试验结果、仪器设备、动物实验、还是文献资料或是图表挂图等等,一律先要到张子华老师那登记并填写申请单,交给负责拍摄的人员,拍摄冲洗好底片交给张老师,她要把底片装袋、编号、登记,再分给负责放大印象的同志,制作好照片再交给张老师,除一般图表外,每份都多印放一张,标记上序号和日期一一贴在特制的大相册上,对所拍的底片和照片蒋先生要求一律分类保管,临床病人及大体标本,按编号排列、基础试验、翻拍任务件按日期排序。这样底片和照片都完整有序的保存下来,每一过程她还要负责把好质量关,她毫无情面的严格要求,为蒋汉澄先生创立的医学摄影绘图室尽心尽力。

从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所有的底片都存放在协和医院后花园草坪中的一间独立的平房里,因底片属易燃品,蒋先生就叫远离电源,放在干燥和易通风处,为了安全甚至要用手电筒照明,设专人负责存放和查找、有序无误。于医务人员进行查找方便,且保存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从五十年代这工作就由张子华老师接管负责,她认真负责、有序无误。医教研人员查找历史资料她及时准确的就满足他们的需要。大家都夸奖协和照相室管理的好!这样的管理在国内还找不出第二家!因为蒋先生常对大家说,相片本身不是终点,服务于医学才是目的,而方便的取用和妥善的保存与摄影本身同等重要。历史证明了这是一个多么英明且富有远见的决定。

事实上,1933年以后,协和医院各科室发表、出版的论文、教材等资料中所附的照片和绘图多是出自蒋先生负责的照相室。例如协和医院胡正祥教授等主编的《病理学》是国内第一本将病理与临床相结合的病理学教材,此书图文并茂,刚一出版即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而书中的图片和对应的病例都是出自蒋先生自1933年起保存、积累起来的图像资料库。

又如,1992年由薛社普院士、俞慧珠教授等编著的《中国人胚胎发生发育实例图谱》中所引用的图片亦大多由蒋先生拍摄。要知道,获得连贯的不同发育阶段的人胚胎标本极为不易。自1933年起,协和医学院与北京市多家医院的妇产科合作:遇有流产的胎儿立即送到解剖学系,蒋先生及时赶来拍照,解剖系制作胚胎组织标本后,再由他进行显微照相。近三十年间,他们收集到不同发育阶段的人胚胎标本300余例,为人胚胎发育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如果没有科学的保存与记录方法,很难想象编著者怎能搜集汇总时间跨度如此之大的图像资料。

文革后,照相室也遭到巨大损失,协和后花园的底片库被毁掉,底片像天女散花一样洒满地,这是我们的心血啊!我们含着泪,抢收了部分凌乱的底片,交给了协和医院有关负责人,这是协和的宝贵财富,老教授们以前还时常,拿着序号或日期来查找底片加洗照片、写文章出版,很多是宝贵的资料,有些病例或标本是非常罕见的。

欣慰的是在协和医院病理科和基础所病理科(文革前照相室在医大5楼有一办公室和一暗室,蒋先生经常在那带我们照病理片及彩色放大),还保存着部分底片及照相室留下的十几本大相册。

蒋先生一生严于律己、勤俭节约,他设计的裁像纸方法一点都不浪费。他教我用黑白放大机放大彩色照片时,试验纸条只裁很窄一条,而且要遮挡分三次试验,非常节省。我们后来放大黑白或彩色照片时也都注意节省。

他细心稳重,在他身边工作多年,从未见到他身上沾染上洗印的药水,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他的办公桌及工作环境也是整洁有序。先生的优秀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蒋先生亲自为院校培养了四名医学绘图人员,这在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对教学起了很大辅助作用。由于他有高超的技术,国内很多同行都慕名来向他学习讨教。他深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因为没有传承,就没有学科的未来。因此,他利用业余时间,他把自己累积多年的医学摄影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比较系统地精心编写了一套讲义,举办了多期学习班,亲自授课辅导,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有关摄影、绘图的经验心得与学员们分享。通过多年无私的传授,他为北京、上海、沈阳、长春、内蒙古、湖南等地的医学院校培养了,大批医学摄影和绘图人才,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他们为各学科领域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原来的照相室也变成了院校所属单位的照相室了。主要服务的单位是:北京协和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日坛肿瘤医院、药物研究所、病毒研究所、劳动卫生研究所。另外还有北京医学院校、兄弟单位和外地院校也慕名而来,不仅我们的工作量增多,而且技术项目也不断扩大:显微镜下照相、病理标本照相、临床病人、手术、病房等照相、各种实验、器材、动物、试管、电泳、琼脂扩散等,资料、图表翻拍、x光、幻灯片的复制;药用植物标本、电影片、幻灯片等。院校照相室负责全院校的医学摄影和社会活动等方面的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及时完成任务经常加班加点大家没任何怨言。

我们医学摄影室的同志们多年来在蒋先生的领导和培养下,不断的努力,积极配合老师培养进修人员,例如为中医研究院、公安医院、同仁医院、肿瘤医院、妇产医院等以及部队的医院和学校等京内外很多单位培养进修人员,为院校所属医院和研究所培养医学摄影人员、建立医学摄影室。在这些人里有的已晋升副高级职称、有的担任室主任、部分同志参加了卫生摄影协会、其中有担任协会理事的,还有同志担任艺术摄影协会的领导职务,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医学事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很大成绩。

蒋先生是我的恩师和老领导,所有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都十分尊重他、敬佩他!

蒋先生培养的学生们没有辜负先生的耐心教导,七十年代末随着工作量的增加,我们用有机玻璃制作冲洗彩色反转片的显影槽,一次可冲洗6—8卷,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老师的创新精神激励着学生啊!

学生们还没有忘记先生教导的,大胆创新还要勤俭节约,我和刘玉刚、索亚伦不顾苦和累、顶着一些人的嘲笑、加班加点用国产保定片土法上马,用木板和塑料布制作大型显影槽,自己冲洗,节省了资金并收到良好效果,摄制出大型院景彩色透明正片,为1987年院校庆增添了光彩,受到大家的好评。蒋先生看了很高兴、很欣慰、看到了学生正在沿着他的步伐向前进。

八十年代我们摄制画面叠字幻灯片及将黑白幻灯片加工为彩色幻灯片。卢圣栋副院长带出去讲课受到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好评,他对卢副院长说:“中国的幻灯片做的也很好、很漂亮呀!”。我们改进了大量拷贝彩色幻灯片的技术。学习新技术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开展技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1987年经刘玉刚联系邀请到澳大利亚圣文森医院电教中心主任高赛止先生为我们院校所属医院和研究所从事医学摄影的同志讲授了《彩色幻灯的制作及有关医学摄影的技术》,为我院校医学摄影首次开展与国际的交往,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启发。

任何进步都是在先辈的辛勤劳动、在历史的基础上前进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老前辈。

回想1970年由于蒋先生的女儿夫妇受卫生部派遣去桂林南溪山医院参加援助越南的医疗任务,蒋先生只好办了退休,随同女儿去桂林,先生离京前送我一架跟随他几十年的,德国产带皮腔4寸底片的照相机,镜头非常好;先生语重心长地说:“给你留作纪念吧!”我很高兴的接过来,向先生深深的鞠了一躬,说了声谢谢!但马上又难过得说不出话了,没想到先生要退休而且要远离北京,先生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术,我们还远远没完全掌握,又怎舍得离开我们慈祥、善良、严格而耐心教导我们的老教授、老领导。先生转身要走了,我含着眼泪大声说:“您放心,我会努力学习、好好工作的,我会去看您的! 

我把先生送我的照相机, 当珍宝一样爱惜,我叫工人师傅帮助加工了一个后背,这样也可用120胶卷拍照了,另又作了些配件,还可当放大机用,我信中把这些告诉先生,老人家也很高兴。蒋先生1972年来北京时,我还用这相机给他照了相。

1979年蒋先生迁回北京,我去看望先生并把送我的照相机带去,老人家在仔细观察后夸奖我保存得很好!

蒋汉澄先生一生热爱摄影和绘图,从二十年代起他就开始了摄影活动,1933年开始从事医学摄影直到年过七旬退休后仍离不开手中的照相机,他又拍摄了大量美丽的风光照片并亲自放大,曾从桂林给我寄了一套“桂林山水”照片,还注有诗句的说明,我很珍惜老师留下的作品。

蒋先生为中国协和医学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和出版事业,拍摄和制作了,大批量、高水平的照片、幻灯片、电影片,对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大的、应有的贡献。

1987年2月我把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所属院所,从事医学摄影工作的同志请来,与蒋先生一起聚会,先生看到我们医科院医学摄影人才增加了,面对这些年轻人先生感到欣慰,希望大家把医学摄影搞得更好。认真、努力的为医、教、研做贡献。大家看到蒋先生身体非常健康,都为之高兴!并各自下决心,要向蒋先生学习,一定把工作做好。大家都表示我们所取得的一些成绩都是我们的老前辈,我们的恩师蒋汉澄先生创立和领导的结果。有这样好的老前辈我们感到幸福和自豪!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照相事业也在不断发展,照相室也跟着时代走,1991年领导派我去香港理工大学电教中心参观学习,首先我们和中山医科大学引进电脑制作幻灯片的技术,为领导及医教研人员对国内外技术交流,提供了大量颜色丰富的高质量的幻灯片。当时在我国是属领先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如今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医学摄影也不例外,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蒋先生一生淡泊名利,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全心全意为医学事业服务。他是我国第一个把照相技术应用于医学界,为医学建立了这门学科,蒋先生为我国医学界、为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各院所的医、教、研的付出和贡献是专家教授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他们的教学授课、国内外技术交流及出版书籍等,医学摄影和绘图给于了真实的有力的证据。蒋汉澄先生是我国医学摄影的创始人,这是不可磨灭的历史事实!我们永远尊重他、敬佩他,他的为人和工作精神是我们医学工作者的楷模!

今天蒋汉澄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创造的辉煌成就永远在人们心里,由蒋先生创建的我国医学摄影事业必将跟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创新壮大。。

我们永远怀念恩师—蒋汉澄先生!

    (李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