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东教授在世的时候,很平凡,身边的同事、老师、科研人员,都和他有着近距离的接触,但没有思索这个人具备什么样的品格,没有去领悟他精神上更深层次的价值。他过世后,大家都在思索,他在世时,那些习以为常的日常,我们应当从中看到了什么,理解什么,仿效什么。
我和赵振东教授除了几次开会碰面以外,真正有一些交集的接触就是在武汉,我们一起讨论新冠“常阳”病人的相关研究。当时赵老师一张口就与众不同,首先是讲话方式上的不同——一般人都先说大家前期的工作很努力,数据采集很辛苦,前面人的意见我也赞同等等类似的客套话,但他一张嘴就是一些批判性的想法,与众不同而且很有学术价值。可能一般人对他的话会感觉很唐突,我却认为他发表意见的方式不大落俗套,正是我内心中认为的科学家应有的风格。我当时就想,协和人就应当有这种直截了当、不怕得罪人的劲儿。他的率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具有这种品德的人,也是需要有人懂得他、了解他的,明白他的思想背后并没有世俗化、功利性的因素,于人绝无恶意。他是这么想的,就这么说,不看谁的眼色,没有那么多拐弯抹角的话,一张口,说出来的就是真实的想法,让人能够直得其义,而这些想法是基于他的专业积累,基于他对这个专业问题真实的感受和长期思考,他的想法直接喷涌而出,不加掩饰。为此,我心里暗存钦佩,觉得这恰恰应该是协和精神最内核的价值,是医科院这样的学术和科学研究单位最应有的本色。
这是我看到的率真的赵振东,一个真实的人,从他身上看到了知识分子的风骨。风骨是我们理想中的知识分子应该有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已经久违了,不是经常能看到的,所以他的真实让人尊重。赵老师去世之后,回想起他的优秀品质,我仍然觉得难能可贵,他不怕得罪人,因为他的思想背后没有针对人,也许他会得罪和他价值观不同的人,但如果与他的价值观相同,他就会有真朋友,就会有人觉得这个人可取可贵,是一个真正值得尊重和交往的人。
我想,如果论真专家、真学者、真知识分子,赵老师算是。他具备了一般人所不具备的品格,这种品格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价值观。他的做法中没有贵贱高低或是另有图谋,用一个医者本身所拥有的知识和朴实的本色,等视众生,服务众生。有这样一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并且会引起周边人的共鸣和价值观上的认同。
另一方面,赵振东教授作为科研人员,以探求真理的方式勇于为国担当,殊为可贵。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品德,根源是其精神的崇高境界。当国家遇到危难时——无论是2003年的SARS,2009年H1N1流感,2014年的埃博拉,还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他都挺身而出,都可以让我们更加真切地看出他的深层追求,体现了民族大义,体现了国家使命,体现了社会担当,这些精神品质,在平时即有显露,当国家最为需要的时候,就更可以看到他毫无功利目的的实实在在的付出、超常的付出,以至于积劳成疾,身体不堪重负而倒下。论舍生取义者,赵振东是也。
要纪念赵振东教授,就要特别懂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是对他最好的怀念。他在平凡的人生和平凡的事业中拥有不平凡的品格,这种舍生取义的品格正是对百年协和精神的传承,应当为院校、业界的更多科研工作者、学者仿效,值得全社会珍视。
整理|人民政协报记者 王天奡
监制|王云峰
主编|高翠峰
编辑|高 会